在Google搜尋石山街,可能出現於眼前的是一條位於港島的街道。看畢這篇訪問後,相信你認識的石山街不止一條街道,而是港產唱作組合帶來的無限可能性

聽到石山街這3個字,你或會聯想到西營盤的一條街道。這亦正正這隊男女組合的「發源地」,由楊彤、Marstn組成的石山街主打電子音樂,在2021年出道。最近更推出了新歌〈Happy Song〉,究竟這個男女組合的創作理念是甚麼?

延伸閱讀:10月封面故事/香港創作歌手Tyson Yoshi赤裸剖白內心世界:一直尋求被他人理解

Tatler Asia
Tatler Asia

Q: 石山街是……?

楊彤:我們本身是indie 的唱作人,我和Marstn都喜歡唱歌和作曲,「石山街」就像我們的項目,編曲會比較接近我喜歡的電子風格,旋律上多是Marstn的方向。但我們又不想將作品界定是電子音樂,因為平時表演、翻唱,都會表演Acoustic音樂。整體而言,我希望我們的作品會讓人感到快樂,可逃離這個世界。

Q: 主要的創作靈感從何來?

Marstn:創作靈感通常來自日常對話,例如有些慨嘆,覺得需要寫首歌去表達。一些很微小的問題,甚至抱怨也會是創作的靈感。

Q:二人組合會有分歧嗎?

Marstn:其實真的沒有太多分歧,暫時工作模式都頗順利,唯一是大家都是音樂人,在歌曲細節上會有不同的執著。

Q:出道以來,最喜歡哪一首作品?

楊彤:我覺得第一首作品(〈暗戀家〉)有一個特別的情意結。我記得是寫完之後有種感覺是「我和Marstn要推出些很Pop的歌曲」。寫Demo的過程也是很開心。其他不是不開心,而是有部分原因是因為我要出歌而創作,寫〈暗戀家〉的Demo時所有東西都是很純粹,也是我們認為可以組合寫歌的契機。

(Marstn補充:其實共同第一首創作的是〈幻象〉,〈暗戀家〉是出道作而已)

Marstn:暫時最喜歡是〈Happy Song〉。因為和楊彤合作後,本身她不想寫Pop的歌曲,就連在編曲上她都很反對有Pop的元素。她不想跟隨一般大眾所認識的電子音樂,反而會想出一些慢一點的歌。我自己很喜歡Pop Song,試想像如果在現場表演時可以有一首開心點的歌,氣氛都會好一點,所以現時最滿意是這一首。這首歌是好玩的,完全顛覆了過往現場表演的感覺。

Q:〈Happy Song〉是怎樣誕生?

楊彤:記得早陣子有首歌非常流行,歌名是〈ABCDEFU〉。那時候我非常迷戀這首歌,我又覺得這首歌像 Avril Lavigne的風格。我一直很想創作這類作品,雖然最後成品其實不太像這個類型,但一開始的出發點都是希望有首歌可以和觀眾大叫,「一路唱,一路嗌」。而整首歌都是希望帶出人生可以很簡單,如果你滿足是是很容易開心。

Marstn:本身寫好這首歌後,其實不是想自己唱,反而是希望找較為陽光、正面的歌手或組合去演唱,完全沒有想過是石山街。這首歌發佈後,不少人都有反饋,指曲風很不像石山街。 但我認為這正是石山街最好玩的地方,甚麼風格都可以嘗試。
而我很喜歡這首歌夠「Update」,很多時Demo寫好近1年後,歌曲才會推出。但〈Happy Song〉跟得很貼,正正是我們這個時間想表達的東西。

Q: 在香港創作有沒有甚麼困難?

楊彤:我覺得困難是很難得到別人的注意,要別人注意你,一定不會是單純的創作,一定有其他花邊的事。像Serrini,她是博士,有自己的想法。又或者像我男朋友(Jordan Leung),他很有趣又會出很多迷因圖(Memes),別人會因為他搞笑才留意他,我就不知道我是甚麼了。香港人很喜歡看一些性格突出的人,很少人會純粹想聽歌而去尋找音樂。

Marstn:我同意的。特別是出道後,通常也要靠社交平台宣傳,但這些平台還可以做甚麼?另一方面是主流和創意的取捨,寫得太偏門又可能沒有共嗚,但如果每首都是相似題材,創作又有沒有意義?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