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lympian track athlete So Wa-wai training at Hong Kong Sports Ground in Ma On Shan. 23 AUGUST 2007 (Photo by Dustin Shum/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Cover 蘇樺偉2007年8月23日在馬鞍山訓練。(照片: Getty Images提供)

香港勵志港產片《媽媽的神奇小子》改編自殘奧徑賽金牌得主蘇樺偉的真人真事,作為香港人,我們為這些出色的運動員感到自豪,而你又了解在歷屆殘奧會上取得佳績的香港運動員嗎?

《媽媽的神奇小子》是一部改編自香港殘奧會徑賽冠軍蘇樺偉生平的勵志喜劇電影。香港運動員出戰東京奧運取得空前成功,今次這部電影上映,也重新讓香港人關注到一直以來非常努力的殘障運動員。

說到殘奧會,香港的展能運動員表現卓越,在過去12屆殘奧會中,一共奪得126面獎牌,成績輝煌。

另請參閱:【2020東京奧運】重溫17個精彩瞬間 港隊成績歷屆最佳

本屆殘奧會一共有22個運動項目,參賽選手來自超過160個國家和地區,一共有4,400多人。香港將派出24名運動員參加八個項目的賽事,當中半數運動員是第一次出戰殘奧會。蘇樺偉的運動員生涯長達21年,曾6次奪得殘奧會金牌,更打破了五項世界紀錄,目前仍然是男子T36級200米徑賽跑殘疾人士世界紀錄保持者。

Above 觀看《媽媽的神奇小子》預告片

蘇樺偉天生患有痙攣,一直過著動蕩不穩的生活,直到被傷健運動員教練潘健侶發掘,這一個機會,讓他在1996年首次參加阿特蘭大傷殘人士奧運會就贏得男子4x100米接力(T35-38級)金牌。《媽媽的神奇小子》是導演尹志文的處女作,他形容蘇樺偉是「了不起的人」。

「這個故事告訴每個人,輸在起跑線上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終點線在哪裡;蘇樺偉和蘇媽媽是輸在起跑線上的人。最終他們贏了,衝破終點線,獲得了第一名。他們在生活中取得了成就。」

Tatler Asia
Above 吳君如和梁仲恆在《媽媽的神奇小子》中扮演母子
Tatler Asia
Above 梁仲恆在《媽媽的神奇小子》中飾演短跑選手蘇樺偉

在2020東京殘奧會,香港隊將派出24名運動員參加射箭、田徑、硬地滾球、馬術、游泳、乒乓球、輪椅擊劍和羽毛球8個項目的比賽。港隊一行共40人、包括教練、體育科學家和醫療人員,將與運動員一起遠赴東京。

香港隊自 1972 年起出戰德國海德堡殘奧會以來,共參與過12 屆殘奧運,累積了40面金牌、37面銀牌和49面銅牌,共126 面獎牌,成績斐然。以下是香港隊歷年來的成績榜:

Tatler Asia
Paralympian track athlete So Wa-wai training at Hong Kong Sports Ground in Ma On Shan. 23 AUGUST 2007 (Photo by Dustin Shum/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Above 蘇樺偉2007年8月23日在馬鞍山訓練。(照片: Getty Images提供)

1970年代

1972年,傷殘人士體育協會在創會會長方心讓教授及主席屈慕蓮女士的領導下成立,總部設於觀塘。香港參加了在德國海德堡舉行的第一屆殘奧會,並在乒乓球比賽中獲得了1面銀牌和1面銅牌。

1980年代

到了 80 年代,傷殘人士體育協會已經制定了殘疾運動員精英培訓計劃。香港於 1982 年舉辦了第三屆遠東及南太平洋殘疾人運動會,匯集了來自 23 個國家和地區的 743 名運動員參加。 1984 年,精英殘疾運動員開始接受政府資助,以支持他們的訓練,並於 1986 年啟動了香港展能精英運動員基金。

另請參閱:【東京奧運】何詩蓓獨家專訪 認識「香港小飛魚」摘銀背後故事

香港代表團於1984年的女子4×400公尺接力賽事當中取得隊史首面金牌,同時打破世界紀錄。視障泳手張健華也奪得香港首枚殘奧會游泳獎牌。

1988年,協會易名為香港傷殘人士體育協會。

Tatler Asia
Above 1972年,香港首次派隊參加於海德堡舉行的殘疾人奧運會(殘奧運)(圖片: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

1990年代

1992年巴塞隆納殘奧會,鄺錦成在巴塞隆拿殘奧運勇奪乒乓球男子TT5級單打金牌,升上世界排名第二。1996年亞特蘭大殘疾人士奧運會,張偉良代表香港在輪椅擊劍項目中取得四面金牌,成為本港歷來第一位運動員在奧運會奪取4面金牌,張偉良後來成為首位獲香港體育學院獎學金的傷殘運動員。自1997年起,由骨科醫生轉為政府官員的周一嶽醫生連續獲選為國際傷殘人士奧委會副會長,提升了香港殘疾運動員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輪椅擊劍和乒乓球是香港最強的殘奧項目。

2000年代

在 2000 年悉尼殘奧會上,香港贏得了 18 面獎牌,另痙攣(腦癱)運動員刷新三項田徑世界紀錄。四年後,在雅典,香港贏得了 19 面獎牌,蘇樺偉和硬地滾球運動員梁育都贏得了金牌。 2005年,協會應應國際殘疾人奧委會要求正式易名為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

Tatler Asia
Above 香港運動員於英國舉行的第七屆殘奧運首獲金牌,並刷新田徑女子4x400米輪椅接力賽世界紀錄 。 (相片:由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提供)

時至今日

直到 2010 年,香港才推出開展明日之星飛躍計劃以發掘新秀運動員,並於2011年推行運動員就業發展計劃,為運動員提供就業諮詢、轉介服務和舉辦相關工作坊,並開設實習員工職位。2015年,香港體育學院賽馬會體育館正式開幕,以提供訓練場地作支持殘疾人運動的長遠發展。

硬地滾球運動員梁育榮於2015及2016年兩度獲提名為勞倫斯世界體育大獎年度最佳殘疾運動員獎六名候選運動員之一。香港在 2012 年倫敦殘奧會和 2016 年里約殘奧會上分別獲得 12 面獎牌和 6 面獎牌的佳績。

另請參閱:【東京殘奧】完整賽程一覽 如何在香港收看比賽?

Credits

編譯  

Cristen Tsoi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