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數十年來持續深探風土,徐仲是從產地到餐桌的引食人。Photo by Thomas K.

他是連結土地到餐桌的一道橋,是滿載風土故事的一本書,作為引食人的徐仲研究台灣食材超過20年,找到台灣味的真正驕傲。

從 2003 年開始書寫食材專欄,第一篇寫柿子,第二篇寫鮭魚······,數十年來舉辦青蔥、蒜頭、醬油、米和白斬雞論壇與品嚐會,將台灣從小農、市場到產官學餐桌串起一串風味鏈,並協助產業建立商業機制帶給農民最實質的支持,徐仲不只是食材達人,更為代表「台灣味」發聲的引食人,在 2022 年接下了台灣美食技術交流協會理事長,加速推動建立「專屬台灣」的美食論述。

延伸閱讀:2023春節大宅院裡的年味!來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賞戲曲、品嚐桶陳地瓜酒香腸、翻轉版「魷魚螺肉蒜」

引食人之路並非順風順水,在「滿街都是達人」的數位媒體時代,徐仲也曾衡量、躊躇過自己的角色定位。

「我寫了這麼多食材,其實曾在 20 年前一場中華美食展被美國人問倒——『在士林夜市吃的彰化肉圓,和在彰化吃彰化肉圓,有什麼不同?』」是阿,產地的差別到底有多大呢?跑產地的初期,徐仲發現每一個農友家多有「自家菜脯」,當時懵懵懂懂,只愈來愈覺得自己「不懂台灣這塊土地」,更別提和外國人解釋肉圓的地域性,徐仲的自謙、隨時覺察不足,在寫了三年雜誌專欄後,毅然決定奔赴義大利進修,找尋「風土」的論述與意義。

 
Tatler Asia
Above 徐仲在 2006 年遠赴義大利美食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Gastronomic Science)進修,找到風土與餐飲文化的深刻連結。

從義大利到台灣,永不停止尋味

徐仲在 2006 年到義大利的美食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Gastronomic Science)進修,這是間由慢食組織(Slow Food)設立的學校,主旨是有系統性的告訴外國人「何謂義大利的飲食文化」。

經歷過 15 個行政區的深度旅行研究後(義大利共 20 個行政區),徐仲終於體會教授所說的「世界上沒有義大利菜」這句話。因為義大利是由多個地區所組成,每個地區的菜色都大不相同,「例如說,西西里菜或是托斯卡尼菜,彼此間的差異相差極大,怎能將這兩種菜混做一談呢?」而這樣的邏輯,更是切合台灣。

「台灣是否也能有《料理東西軍》那般鉅細靡遺的探尋與熱情?」溫差、海拔、土質、日照、雨量形成不同生態系,台灣食材繽紛有趣,而這樣的有趣,若非實際走一趟、親自嚐一口是很難理解的,徐仲將這些經歷化作一篇篇故事、一家家餐飲企業品牌手把手教育顧問,拼起「台灣味」這塊繁複的地圖。

Tatler Asia
Above 三星鄉「蔥滿理想」溫室。
Tatler Asia
Above 你喜愛蔥白還是蔥綠,台灣有多少人「在意」蔥的風味?Photo by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徐仲帶我們來宜蘭找鼎泰豐指名的蔥農「蔥滿理想」,品嚐以青蔥得過神農獎的林東海栽種的多樣三星蔥品種,例如大憨仔、黑葉和小黑等等,「都沒了!品種都沒了?這是怎麼回事?我睜大眼睛不敢相信。」徐仲對台灣本土品種的衰落深有感觸,「沒想到,站在現場後,卻得知這些品種都已成為歷史名詞,現在他手上只剩下小綠和懶惰兩個品種,不久之後,三星鄉可能只剩下名為『懶惰』的品種。」

名為「懶惰」的三星蔥,長得快長得壯又綠,獲得市場喜愛,但曾經有更多風味可甜可辛的極品鮮食三星蔥,可能會因不被重視而逐漸消失。

再去下一站吃「宜蘭人的糖果」——金柑(金棗),在台灣第一家蜜餞觀光工廠橘之鄉,與結實累累的金柑園,吃鮮食也嚐糖漬,「這柑皮的脆度很妙,帶著些許花蜜感,還有柑橘本身該有的甜酸味。」除了鮮酸熟甜的蔬果,徐仲更對淨白隱味的「米」別有研究,他用四碗飯、以北回歸線作X軸,中央山脈為Y軸,選取台南、雲林、宜蘭、台東等不同象限當產地,選出台系偏日口感的「高雄147號米」、做為母本的「高雄145號米」、日系偏台口感的「台南16號米」和做為母本的「越光米」,搭配藝匠劉森雨和林永勝的手工碗,帶來精彩的台灣好米宴。

Tatler Asia
Above 徐仲請千秋陶坊主理人林永勝先生設計裝盛肉臊飯的碗,連結台南16號米與白青花色碗的優雅儀式。Photo by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Tatler Asia
Above 由森雨制陶設計總監劉森雨,裝盛以宜蘭市七張社區產的特殊芹菜,佐以漁港撈捕的小卷,略炒互搭成美好的米飯殺手。Photo by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不追求極致的美味,反思何謂台灣「味」?

「我不追求極致的美味,因為每個人對『好吃』的定義不同。」例如牛肉,台灣人吃的是美牛系統,又接受和牛系統,但美牛與和牛是「油花」來定義美味,而台牛則是吃肉的風味,你愛嚐和牛的豐富多油,還是台灣牛多肉的濃郁野勁?各有所好。徐仲推薦黃牛找紘錦、乳牛找雲彰,跑產地跑出聲望的他,讓全台灣成名的雞豬牛品牌多來自他的顧問推行,他來曾主辦台灣第一次公開實驗,把屏東桂丁雞搬到嘉義十甲農場,仿法國布列斯雞的規格來飼養,討論台灣的土雞飲食文化,從品種,環境,飼料,週齡,每一環都是學問。

台灣味的當代未來要怎麼走?只要找到徐仲,便能知其「食林」秘笈。

Tatler Asia
Above 數十年來持續深探風土,徐仲是從產地到餐桌的引食人。Photo by Thomas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