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策展人羅珮嘉。(Photography/Yung Hua Chen)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策展人羅珮嘉,和女性影展並肩奮鬥十幾個年頭,不斷透過影像的力量,將性別平等、性自主權和情慾解放等議題推向陽光所及之處,引起大眾的討論與關注。本期Tatler的特企專訪,將由羅珮嘉和我們談談台灣社會平權與女性思潮的轉變。

下午一點,編輯抵達台灣國際女性影展的辦公室,策展人羅珮嘉簡單套了件深色西裝外套,俐落中不失親和,她熱情招呼我坐定。羅珮嘉的行程滿檔,才剛結束了在光點華山舉辦的第27屆台灣國際女性影展,立刻講座、專訪邀約接連不斷,我是她這天下午的第二場專訪,四點還有另一場。「這兩、三年台灣女性影展收到非常多國際採訪邀約,尤其是中國大陸跟歐洲。」羅珮嘉說道。

大量國內外採訪邀約,反映出非政府組織「台灣女性國際影展」在社會上漸增的關注與國際知名度,早期女性影展透過婦女中心、雜誌、媒體來觸及觀眾,網路盛行後,更是吸引了許多年輕族群在此討論與交流對於女權、平權性自主與酷兒議題的觀點。「我們目前最主要的族群是20-35歲的年輕人。」羅珮嘉表示,儘管女性影展並沒有鎖定任何特定對象,但她分析其主要觀眾有兩大來源:「第一個是大學生,女性影展討論的是『議題』,而大學生對議題是最渴望、最有能量的群體;第二個是上班族,在二十幾歲到三十五歲之間的人最注重藝術文化,所以女性影展就有點結合了『議題』和『文化』這兩回事。」

Tatler Asia
Above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策展人羅珮嘉。(Photography/Yung Hua Chen)

回顧加入女性影展的歷程,十多年前剛從國外學成歸國的羅珮嘉,看到報紙上一則標明「不嫌錢少、不嫌事多」的徵才廣告,憑藉一股單純想看電影的心,誤打誤撞進了女性影展擔任字幕審稿專員。「那時候我剛回台灣,28、29歲,想說當自由工作者沒關係,就來嘗試,結果一試就試到現在。」羅珮嘉解釋,「可是每年都在做不同的事,比如說隔年我就開始選片,再隔年就開始負責影展活動的執行、行銷。」她不僅和女性影展一同成長、成熟,也歷經了幾波女性主義思潮的流動與轉變,更見證了每一個不同的階段下,觀影民眾所反映出的社會價值觀與氛圍。

「很多以前特別熱賣的電影類型,像是家暴酷兒電影,現在都變得不熱賣。」儘管票房是維繫女性影展組織營運的要件,羅珮嘉卻相當樂見這樣的「票房失利」,因為特定電影不再熱賣,背後代表的是社會結構上的轉變。「台灣的社會氛圍、性別平等越來越進步,很多其他單位也在提倡這意識,所以女性影展已經不是早期唯一可以看到這些議題的影展。」在羅珮嘉平和溫暖的語氣之下,幾乎快讓人忘記,這樣整體社會氛圍的推進要耗費多少年的時間、多少家庭的血和淚,才得以向更美好的未來前進一小步。

延伸閱讀:【2020亞洲最具影響力人物】打破性侵黑箱、引領日本#MeToo運動!伊藤詩織不畏強權的女力之路

對於來自嘉義的羅珮嘉而言,性別暴力與不平等不只是銀幕上的故事,更是她的童年回憶。「我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家暴目睹兒,爸爸會打媽媽。9歲時爸媽離婚,學校老師告訴我:『你爸媽會離婚,一定是媽媽的錯。』街坊鄰居跟我說:『女生養家不好,如果你媽媽不要去工作就不會離婚了。』」當時小小年紀的羅珮嘉並不明白為什麼大家總說:女生就是要犧牲奉獻在婚姻關係中、離婚就是錯,但她倒是學會了隱藏自己父母離異、單親家庭的背景。

一直到二十幾歲在英國研究所攻讀大眾傳播時,羅珮嘉才開始對兩性在資源、待遇、地位上的不平等理出一個脈絡。她在求學過程中遇見了六〇、七〇年代的重要女性主義理論者Laura Mulvey,這位學者首度提出電影中的男性凝視(Male Gaze)理論,並且從媒體、雜誌、生活等各種狀態去檢視男女不平等的狀況。「那時候我才知道,自己可以因為這些理論,而有力量去反抗這個世界的歧視和不平等。」

以前我們會覺得美有很多種,可是現在的女生一定要大眼、鵝蛋臉、又白又瘦,這個外貌焦慮好像變成了整個社會所有女生的焦慮。

- 羅珮嘉 -

女性影展長期伴隨著台灣社會進一步認識所謂的「性別平等」,從法條、家庭暴力、性騷擾,到性自主權、情慾解放,再到文化思想的養成——追求不婚,或選擇不去做一個傳統女性被期待的樣子。除此之外,他們也談論台灣移工、原住民等不同身份、視角的議題。那女性影展的下一步是什麼?「我覺得現代社會定義的『美』,越來越單一、越來越窄化。」羅珮嘉說道,她舉演藝圈女星為例:「我十幾、二十歲的時候,沒有所謂單一標準的美,鍾楚紅、莫文蔚、內田由紀、廣末涼子⋯⋯當時我們會覺得美有很多種。可是現在的女星一定要大眼、鵝蛋臉、又白又瘦,這個外貌焦慮好像變成了整個社會所有女生的焦慮。」

回歸自身,羅珮嘉給自己的期許是「越實踐越快樂」。「當全世界的人都還在討論你要不要結婚,我看到的是自己繼續朝藝術、文化、夢想前進,沒有習俗的牽絆,到60、70歲還可以一個人做我自己想做的事。」看盡了人情冷暖、社會底層的不公不義,羅珮嘉大可成為一個高舉正義旗幟的激進理念倡導者,但相反地,她身上沒有對社會黑暗的憤慨、沒有拿出女性主義的理論轟炸,只有自由,我從她眼裡,看見的是知識與力量帶來的自由。

延伸閱讀:不靠男人,靠才華!曾創下在世女性畫家最高價拍賣紀錄的是她:專訪藝術家Jenny Saville
 

 

Credits

攝影  

Yung Hua Chen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