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燈初上 沉浸式劇場》為INCEPTION 啟藝首個沉浸式劇場作品,改編自NETFLIX 原創影集《華燈初上》劇本,保留戲劇角色人物特性,改編延伸、賦予經典角色不同結局的「多重宇宙」,發展出多達數十種劇情軸線,超過百種的觀演體驗。在《華燈初上 沉浸式劇場》正式揭幕前,邀請到INCEPTION 啟藝創辦人也是幕後的靈魂人物梁浩軒,分享他與團隊如何打造前所未有的台灣沉浸式劇場。

改編《華燈初上》劇本,打造前所未有的觀演體驗

「打造屬於台灣沉浸式劇場」這個念頭在梁浩軒心中已發酵多年,回想起六、七年前與好友羅申駿首次在國外觀賞《Sleep No More》沉浸式劇場後,兩人站在劇院門口,那種久久無法言喻的震撼感,讓他至今依舊印象深刻。至此之後,梁浩軒一直在思考,如何將跳脫展覽、戲劇與舞台劇既有的觀賞邏輯和模式帶給台灣的觀眾,找到一個適合、讓人有共鳴的劇本是首要任務,當《華燈初上》戲劇推出時,梁浩軒的直覺告訴他,這就是他尋尋覓覓在找的劇本!

《華燈初上》時代背景設定在大眾熟悉的1988年條通文化,是台灣正式解嚴之後,經濟、藝術、文化思潮爆發的黃金年代,場景聚焦在「 光 HIKARI 」日式酒店內小姐們在歡場上的情愛糾葛與人性猜忌,劇中的音樂、場景、脈絡甚至每一個角色的個性都非常鮮明,懸疑的寫實劇情加上超脫現代的美術設定,完全符合梁浩軒想要打造屬於台灣的沉浸式劇場文本的期待。

Tatler Asia
Above INCEPTION 啟藝提供

耗時一年、攜手導演吳定謙,帶領觀眾身歷其境進入「有演員的展場,有展場的劇場」

梁浩軒花了一年的時間,積極洽談劇本IP、尋找合作團隊,找到了在影視與舞台劇有著深厚經驗的導演吳定謙合作,從500位演員中,透過多次的試鏡、篩選,最後精選出30位最適合的演員。梁浩軒分享道,排練的過程非常辛苦卻也很有趣,這是團隊與演員首次挑戰沉浸式劇場,每一個人和演員一起發展、揣摩不同的情境與故事、甚至是與觀眾的互動。編導團隊更精心思考,如何賦予每一個角色更鮮明的人設,透過每個場次10 位專業演員,發展出10 種多重結局, 20多個氛圍場景、 打造120 分鐘前所未有的感官體驗,觀眾能近距離的自由穿梭於 400 坪沉浸式劇場中,身歷其境進入「有演員的展場,有展場的劇場」,體會復刻的 80 年代場景,從「 光 HIKARI 」酒吧而衍生的故事情節、感官刺激。

觀眾與演員共同打造的魔幻時刻

梁浩軒分享道,沉浸式劇場有趣的地方在於,「可以讓觀眾不必經歷他人的人生,也能身歷其境體驗不同角色的故事」,這也呼應了現代人透過觀察別人的社群媒體,窺視不同生活經驗的原生慾望。有別於傳統的觀影模式,觀眾過去透過導演的視角來看故事的發展,而在沉浸式劇場中,每一位觀眾都是導演,團隊讓觀眾偽身成一個很中性的角色,可能是穿一樣的衣服、戴一樣的口罩,而在這個中性的角色中,更容易將情緒投射到演員的身上,可以自由走動選擇自己想要探索的演員與故事線,就像是在偷窺演員們正在經歷每一場不同的事件,那偷窺是非常真實的,過程中能身歷其境的體驗演員們的爭吵、慾望、猜忌與情慾,透過氣味、音樂、燈光和空間佈局,讓觀眾與演員真實的情緒流動在各個的空間中匯集成不同的火花。

透過深厚的文化底蘊,創造雅俗共賞的商業體驗

INCEPTION 啟藝策展類型非常多元,無論是哪一類型的展覽都能深深打中觀眾的心,而箇中的關鍵是什麼?梁浩軒多次在訪問中提到,自己和團隊的目標是成為策展界的迪士尼,致力於把一件商業、通俗的事情,用最高的極致規格來呈現,在策展時始終是以面向大眾的觀點來思考,他從不認為策展只是為了達到藝術、學術的目的,而是站在觀眾的觀點思考,如果要誘發一個人去看一個展覽,每個人希望從中獲得些什麼?想被滿足什麼樣的需求?能讓每一位不分年齡、性別來觀展的人,都能從不同面向,可能是故事、作品、感官又或場景產生共鳴、興趣和娛樂價值。

從將日本設計大師三宅一生領軍的團隊所企劃的「單位展」引進台灣、到創造跨越世代的感動「唱 我們的歌:流行音樂故事展」和去年推出台灣首間在百貨商場中的藝廊plzzzz,2012年至今,梁浩軒不斷地帶領團隊思考和突破策展的更多可能與未來性,打破大眾對藝文活動既有的想像,實現「看展不一定要在藝廊、觀影不一定要在劇院」,《華燈初上 沉浸式劇場》可說是總結十年大成的代表作。梁浩軒希望《華燈初上 沉浸式劇場》未來能成為一齣定目劇,更期待台灣展覽、戲劇會有更多的可能,像是外百老匯的戲劇形式出現,突破表演場地的框架限制,不排除改編不同國家的劇本,打造更多元的沉浸式劇場宇宙。

 

Tatler Asia
Above INCEPTION 啟藝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