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離開金融業後,邱懷萱在2017年創立了Anchor Taiwan。透過文化交流和建立生態圈,幫台灣新創搭起與世界的橋樑。更關注女性創業議題,鼓勵女性創業者跳出框架思考,與世界跟自己展開一段美好的對話。透過生態圈活動凝聚更多力量和資源,為新創圈帶來更多元的機會。

Anchor Taiwan致力於打造台灣與國際接軌的創業生態系,同時也聚焦女性創業議題,可以請你分享自己和其他女性,在投資跟創業遇到的挑戰和困境?你自己又是如何克服?

Anchor Taiwan策劃的某一場國際論壇,主持人問男性講者:「您如何透過企業創投翻轉母公司的營收?」,男講者侃侃而談,風靡全場,接著轉向女性講者:「可以分享您的挑戰與失敗、從中的學習?」許多研究報告指出,女性較常需要回答「預防性」問題,男性較常被問到「開拓性」的問題。只有約2%的創投資金流向女性創辦的新創公司,女性相對要承擔主要照顧家庭責任、更嚴格的社會期待。我重視心態與觀念的逆轉,不抱怨、不散佈負面情緒,接受現況的不完美,把精力放在正面、可以改變的事情上,尋求、建置支持機制。2014年在矽谷一個投資人論壇晚宴上,一群人圍著聊天,一位男性長輩突然用手摸了我的臉,我非常震驚幾乎呆住。這位長輩看起來有權有勢,我不知該如何應對,最後保持僵笑,退了幾步,提早離開會場。之後我非常懊惱,為何當下沒提出抗議?或許在父權社會裡權力不對等,潛意識中,因為害怕發聲會阻礙某些發展與機會。當時我問一位女性前輩她會怎麼回應,她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女性最大的挑戰與機會往往在同一個關鍵:「心態」。世界很大,擁抱豐餘充足而不是稀少匱乏,相信有其他對的夥伴,才能建立起正向良性循環。

 

創業是一條辛苦的漫漫長路,以你的自身經驗,必須具備的關鍵能力和特質是什麼? 身為女性創業家,給想創業和正在創業路上的女性建議?

身為創辦人,往往面對最多的掌聲與最不足為外人道的低潮。低潮過後,「你沒有太多時間哭泣,需要趕快擦乾眼淚再站起來。」這需要無可救藥的樂觀,還有小王子式的浪漫與堅持,能在暗黑當中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和不同可能。無論性別,我相信對創業者來說,心性與格局的養成是成功的關鍵。創業和人生,其實是一連串取捨。在每一個取捨的瞬間,全力以赴,相信自己的選擇。在每個當下去了解:「捨,不是不能擁有,而是不耽著」。女性常面臨家庭與事業的抉擇,但每一個放手,都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完整與生命的圓滿,也別忘了拍拍自己肩膀,知道自己其實只是在不同階段、在不同場域發光。

 

綜觀你一路上職場角色的轉變,從避險基金操盤手、涉足戰地與偏鄉的攝影師到創業家,在看過這些不同的風景後,你對於成功的定義是什麼?

經歷過資本市場的極左與極右,我在離開華爾街的世界後,用自己畢生的積蓄投入Anchor Taiwan,不以短期獲利為目的,相信建立生態體系的重要性,連結是改變的開始。一路走來,即使自詡有「成功定義」,仍常遇到外在的挑戰與內心的掙扎。主流價值觀,容易以規模和數字來評斷一件事情的價值、一個人的成功或一筆投資的回報。成功是在每一個當下,有能力與定力將一切發揮最大價值,無愧初衷與我心,並且在美好的理想境界出現之前,不讓世界改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為我們所接觸到的人、事、物帶來正面影響。在Anchor Taiwan下一個五年、十年,我相信成功是建立連結在東方與西方、企業與新創、新與舊、科技與文化等。讓不同市場與人才的潛力得以發揮,讓台灣更被看見,藉由跨境合作為世界帶來貢獻。將我過去從不同世界得到的經驗,透過資本市場,讓世界的資源流向我們希望看見的應許之地,流向更多創新與豐餘。

 

影響你最深的人事物或書籍?

當我看到誠品的創辦人吳清友說:「錢用在自己的土地上,再怎樣都是穩賺不賠的生意。」那個瞬間我淚流不止,因為終於有人懂我的 「Why」,吳先生也說:「書店獲利不易,生存也難,但我認為,我在做一件我喜歡的事情。當我們談一位企業家面對困難的淬鍊,我個人覺得那不叫淬鍊,要淬鍊的不是事業的經營,要淬鍊的是心性。KPI很容易比較,但DNA很難追尋。」或許我一路最努力淬煉的也是心性吧。Anchor Taiwan的營運方式也是如此,我確實在做一件我喜歡並且相信該做的事。另一位影響我很深的企業家是捷安特創辦人劉金標。他說:「我從生意人變成企業家,最大的改變是認識自己。認識自己夠深,就可以掌握命運」。巨大集團台中總部的自行車文化探索館,有一區放了全球各個品牌引領創新潮流的腳踏車,第一輛就是來自他們頭號競爭對手。斥資上億蓋的探索館居然展示競品?集團策略長跟我解釋,捷安特希望這個文化探索館屬於大家和整個產業。這一種跨時代的格局與態度,超越了單一公司盈利最大化的汲汲營營,這呼應了Anchor Taiwan的信念,把餅做大,重視整體生態圈,將可帶來永續的集體淨利。

 

接下來的計畫為何?

有拿過Anchor Taiwan名片的人,會發現上面有三個關鍵字:科技、文化與資本。科技要加上文化才有溫度,科技與文化的影響需要資本適度加持才能被放大。除了既有的生態圈活動,2021年我們推出了 「Asia Venturing」的策劃,以台灣為軸心、亞洲為平台,每個月邀請包含台灣在內的亞洲講者,搭配西方觀點的主持人,向全球發聲,爭取供應鏈以及創新生態圈的亞洲話語權。在女力方面,「Women in Venture」已經進入第十三場,至今我們邀請了來自全世界的優秀女性投資人分享。這個系列自去年底受到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的支持,未來也期待和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合作。至於在資本市場端,我們將持續扶持旗下投資的新創與早期基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能有更多資源推動台灣在國際資本圈及創新市場的能見度,和更多夥伴一起打國際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