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目眩神迷的超自然巫術,近來越趨熱門。究竟這些「魔法儀式」只是虛晃一招,還是背後真的有什麽玄妙之處?

「女巫不懂得召喚火的,親愛的。」現代巫師Sabrina Villard在受訪時對我說。我們站在她位於香港半山區羅便臣道上精緻公寓內的一間禮堂裡,「我們不會變成任何東西。」她再次重申。

Villard還在嬰兒時期,就在曾祖母的牽引下,在阿爾及利亞南部的撒哈拉沙漠中踏出人生的第一步,她的曾祖母是一位貝都因巫師,以123歲的高齡逝世,Villard就是從她身上繼承了這個天賦。「她現在每天依然在我身邊,為我指引著方向。」Villard柔情地看著一個佈滿蠟燭丶鮮花和一張褪色照片的祭壇,一邊說道。

Villard 平時是全球一間最大奢侈品公司的亞太區專案經理,晚上,她則以巫師的身份,引導顧客踏上精神層面的一段奇幻旅程。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是胡說八道,但數據顯示,越來越多人接受巫術等古老儀式,以求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找到適應和平衡的方法。 Villard就是其中一位用現代方式在接觸古老靈界的巫師。

「巫師的傳統定義是黑暗中的先知。」Villard表示,「每個人來找我的時候,我對他們的生活都一無所知,但透過你的家族先靈丶回憶和自身引導,我會看見你準備好要看見的東西。我負責和你的靈魂對話。」

Tatler Asia
Above Sabrina Villard是一位現代巫師,引領她的顧客踏上一段精神層面的奇幻旅程。 (照片:Kwannam Chu)

巫術生意

隨著越來越多人願意進行傳統方法之外的心靈探索,歷史上曾經被遺棄的魔法儀式和巫醫療法,如今又引起了人們的興趣。這些儀式包括入門等級的冥想丶塔羅牌算命,或是更進階的靈氣(reiki)丶靈氣清潔丶解夢丶拜月和施咒等活動。

「我們的生活煩躁混亂,現代社會讓我們總在脫離當下。」演員Nathalie Kelley說道,她曾出演電影《速度與激情3:東京漂移》和影集《豪門恩怨》,並且是線上平台Ritual Community的共同創辦人,該平台協助人們將神聖儀式融入日常生活中。 「冥想丶茶道等來自古老習俗的儀式,旨在讓我們聚焦丶紮根於當前的時刻。」Nathalie Kelley表示。

Ritual Community的另外兩位創辦人,包括經常往返於澳大利亞悉尼和美國加州的Isis Indriya,她的職業標示為「夢想家丶創意總監丶體驗設計師丶社群領導丶儀式引導者丶文化創造者和教育家」以及「占卜之火的傳遞者和國際精神組織Fellowship of Isis指定女祭司」。另一位則是三年前離開了企業界丶轉而追求健康和儀式研究的Brooke Brash。

「人們正在尋求一種更神聖的生活方式。」Indriya表示,「他們在尋找與自己丶他人丶植物丶動物以及各種元素的深度連結,找出與地球生態系統共存的方式,而不是一直索取。我們需要在這段過渡期間找到平衡。」

People are seeking a more sacred way of living

- Isis Indriya -

而原來女巫也分成很多種,有海洋女巫丶植物女巫丶廚房女巫丶像Villard這樣的都市女巫,以及新一代的數位女巫。

實際上,新冠疫情爆發,可能是造成Zoom線上女巫集會數量增加的原因之一,她們透過屏幕舉行月亮儀式丶能量修復講課等等。在網路上,「#witchesofinstagram」的標籤裡充滿了女巫相關的嘲諷圖丶自製咒語和藥水,以及現代哥德式服裝,它已被標記超過500萬次,並且還在持續增加中。

當然,女巫一直是流行文化中的固定元素,像是2020年Anne Hathaway主演的翻拍電影《女巫》(The Witches),改編自Roald Dahl於1983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故事設定在1968年的阿拉巴馬州;另外還有《薩布麗娜的驚心冒險》(The Chilling Adventures of Sabrina)丶《發現女巫》(A Discovery of Witches)等多部電視劇,都將女巫帶進現代文化中。

與時並進

「如果巫術不能與時並進,那還有什麽意義?」《Inner Witch》丶《Bewitching the Elements》的作者Gabriela Herstik問道。

歷史數據顯示,越是在動盪不安丶人際之間信任減弱的時代,人們對巫術越是感到好奇。 1960年代至1980年代的第二波女性思潮,和始於2017年的「#MeToo」運動,都可以看到女巫們團結起來,向女性伸出援手。去年十月,在特朗普和拜登競選美國總統期間,一隻香港年長婦女「打小人」的影片引起關注,她們在繁華銅鑼灣區的天橋下,進行這種流行於香港丶廣東珠江三角洲民間的巫術儀祀,用拖鞋反覆擊打美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照片。這個儀式湊效了嗎?答案很難說,但我們會在本文後段接續探討所謂的「安慰劑效應」。

「由於人們如今在網路上的高度連結丶政治情勢的緊繃丶新冠疫情和全球氣候變遷,我們沒有任何一個時刻,比現在更需要了解自身蘊藏的力量。」Herstik說道。她每週固定在Instagram上與四萬多位粉絲分享心靈語錄和星座解析,先前還為《Nylon》雜誌的線上專欄撰文,教導讀者如何使用魔法來解決金錢問題和增進閨房情趣。

儘管大多數人都同意女巫這個身份並沒有什麽明確的必要條件丶甚至是定義,但最近一股興起的神秘享樂主義,令信仰虔敬的女巫們感到困窘。傳統上由巫師點燃的秘魯聖木,現在可見於世界各地的瑜伽教室和時尚生活用品店。一些零售店如Lane Crawford和Revolve等等,還在網路上賣起了水晶水壺,聲稱喝的每一口水都能為你帶來正能量。

「有些人喜歡透過水晶丶藥水或某種特殊的穿著打扮來顯示身份,但我不會做這些事。」Villard表示,她在自己的巫術療程中傾向不使用任何工具,「對我來說,現代女巫對於自己及她的能力都充滿信心。」

我可以親自作證Villard的功力。在我們的一次會晤中,她清楚道出我小時候的人事物,而且她對場景中動物和花朵的描述,與我在輕度巫術催眠下所見到的畫面高度雷同。

無論是哪一種女巫,她們彼此之間都有一個共通點。 「我們利用大自然來強化這股感應,並透析生命。」Villard說道。

Tatler Asia
Above 演員Nathalie Kelley是Ritual Community的共同創辦人,該平台協助人們將神聖儀式融入日常生活中。 (照片:Pablo Costanzo)

與自然息息相關

Rebecca Howe是香港一名執業中的女巫丶靈媒和塔羅占卜師,她對Villard的說法表示同意。 「巫師丶女巫丶博物學家和靈媒,都和自然界的能量及世界的循環息息相關,自我丶月亮丶太陽丶星球和四季的運轉都會有影響。」儘管如此,這些相似的行業間可能對這些跡象存有不同的解讀方式。

舉五芒星為例,它時常被人們和惡魔丶撒旦連結在一起,但在新異教和巫術中,五芒星其實是生命的象徵,星星的五個點代表著靈丶風丶水丶火丶地這五個元素。五芒星是巫術魔法中最容易被誤解的符號之一。

Howe接著向我解釋魔杖的用途。它具有牽引能量的效果,和不丹丶西藏地區的五色旗具有相似的功效,這些地區的人相信透過旗子,風會將祝福傳遞給周圍的土地和人民。同樣地,來自古老亞拉姆語(Aramaic)方言的咒語「Abracadabra」,在原文中意為:「我透過言語創造。」(avra kehdabra),比起邪惡的詛咒,它更近似一道護身符。

「人們嘴上的咒語,其實只是用來強化其心念。」Villard繼續解釋道,「這舉動無異於在祈禱時念出禱詞,或在冥想時說出你的思慮。」

Tatler Asia
Above 像Gabriela Herstik 這樣的現代女巫說,魔法讓生活變得更有趣。 (照片:Alexandra Herstik)

Shoshana Weinberg是一名具有40年經驗的女巫,在成為女巫之前,她是亞洲區四季酒店及度假酒店的水療中心負責人,她表示:「對我來說,巫術只是知道如何修復一個人的身心靈丶知道如何引導我們周遭的靈氣,並從無法直接和我們溝通的事物身上得到智慧。一個人只要淨空思慮丶用心傾聽,所有問題的答案都會呼之欲出。」

在旅行至世界各地丶和全球的心靈大師合作工作過後,現在的Weinberg每個月舉行一次月亮集會,傳授如何釀製具有療效的草藥和仙丹,全心奉獻於分享她的巫術儀式。我問Weinberg為什麽有這麽多人,包括她自己,都在過去這一年對巫術有更深入的研究。

「行星與恆星間的位置變化,將情緒的波動提升至高點,星座老師們都會告訴你,某種我們從未見過的新事物將會浮現。」Weinberg解釋道,「人類整體正在揚升,我們的心胸變得更為開闊。超過40年來,我一直不斷從地球身上學習,研究各種治療方式,而我覺得現在的人已經習得我傾盡一生在學習的東西,所有事物都在加速丶知識變得易於取得。我們身處一個美好的時代。」

這些法力和巫術在受到關注的過程中,當然也會遭受質疑,許多人會問:這些東西真的有用嗎?尤其對於在企業界有越來越多客戶的Howe來說,更常遇到這種狀況。 「每當有銀行家告訴我,星座只是胡說八道時,我就會提醒他們JP Morgan曾經說過的話:『百萬富翁是不需要看星座運勢的,但億萬富翁要。』」

回顧歷史,幾乎所有皇室和貴族都會聘請巫師丶魔術師丶占卜師和占星師等精神嚮導,賦予其崇高的地位,並在裝修房屋丶發布命令,甚至是決定交戰時機等各方面,尋求他們的建議。

不過,這仍然沒有回答問題:巫術和魔法儀式是否具有真實作用?又或者它只是一種出於安慰的心理作用?但對於相信的人來說,科學上的確證實「安慰劑」的效應,可以讓人根據信念或期待,產生實質效益或治癒的功能。

「當你開始理解到每件事情都是環環相扣,以及我們的思想及信念可以多麽強大時,就會做對的事情。」Howe說道,「凡事皆有因果,世上沒有巧合得事。 」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