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ral Market by Derry Ainsworth
Cover 中環街市正在進行全面翻新,預計將於2022年完成(圖片:Derry Ainsworth)

中環街市是香港第一個濕貨市場,正在進行耗資7.4億港元的改造工程,這座擁有178年曆史的地標是如此的特別,一起來了解一下。

在香港很少有像這樣歷史悠久的地標。在摩天大樓林立、天際線不斷變化的中環,香港第一個街市——中環街市坐落於此。它於1842年開業,比香港正式成為大英帝國殖民地的時間還早了幾個月。這座建築本來就是一個熙熙攘攘的市集,在178年的歷史中經歷了幾番改造,但仍然位於皇后大道中及德輔道中之間的同一位置。在沉寂了17年之後,這個市場即將進行一項耗資7.4億港元的改造,將一座廢棄建築改造成一個供所有人使用的功能空間。

在中環街市的鼎盛時期,到處充斥著討價還價的聲音、當天捕獲的獵物的氣味、花店裡生機勃勃的色彩以及成排的新鮮農產品,包括水果、蔬菜和肉類。現在,這座大樓、裡面的廁所和高架人行道上,坐著穿過繁忙主幹道的上班族,和來自東南亞的家庭傭工,他們會在星期天(休息日)聚在一起野餐。

在香港,過往市區更新通常代表拆除舊建築,以更高密度的新建築取而代之,但近年來香港政府在保護文物建築方面更加謹慎,例如在SoHo區的大館和在PMQ(前已婚警察宿舍),現在已成為藝術和文化中心。 「我小時候常跟著父母去中環街市,這個菜市場一直都很繁忙、嘈雜、難聞,尤其是在夏天的時候。」香港F11攝影博物館的創始人兼總監、文物保護愛好者蘇彰德說。

1841年中英鴉片戰爭後,大量外國商人從英國湧入香港,導致建築和基礎設施發展激增。隨著木匠、腳手架工人和建築師越來越多,附近也出現了更多的食品攤販。據政府通訊《香港公報》報導,中環街市毗鄰維多利亞港,地理位置優越,為香港人帶來了很多便利和利益。

另見: 香港皇都戲院重生新世界鄭志剛保育計劃延續傳奇

Tatler Asia
Overview of Central Market. 23Nov77 (Photo by Chan Kiu/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Above 1977 年的中環街市(照片:Chan Kiu/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這棟四層建築最近一次重建是在1938年,當時改為「包豪斯」式設計,成為當時最新型的街市,至2003年才停止運作。 「這座建築展示了現代建築的靈感,流線型的外牆和彎曲的角落,這些都是古典設計的元素。」蘇彰德說。一段大樓梯通向200多家商店,從食品攤販、裁縫到清潔工和錢幣兌換商,這些商店的天花板很高,有充足的自然光和現代通風系統。

1996年,中環街市被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三級歷史建築,成為中西區文物徑的景點之一——這是一條由古物古蹟辦事處創建的探索城市歷史建築路線。 2009年,在中環街市停止運營六年後,香港政府開始就如何處理這座建築進行公眾諮詢,但這個過程陷入了官僚主義的泥潭。

2017年,在縮減最初成本昂貴得多的設計後,市區重建局終於獲得批准,將中環街市改造成一個13萬平方英尺的現代地標,擁有價格合理的商店和新鮮農產品攤位。根據中環街市網站列出的計劃,保持其真實性和文化意義是重中之重:「不會有奢侈品牌店或乏味、同質化的零售店……我們將鼓勵文化商店、人們負擔得起的零售商店,並包括多用途的使用,如綠化和公共開放空間。」

雖然項目一再推遲,但市建局希望改造能在2022年前完成,更好地連接附近街道和高架外立面,並創造一個新的休閒地點。蘇彰德說:「中環街市具有豐富的文化意義。重要的是要在文物保護和建築的適應性再利用之間取得平衡,關鍵是賦予舊建築新的生命,新的使命、個性和活力。」在服務了至少六代香港人之後,有一點很清楚:中環街市將很快再次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