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An image from the Post-Nature series created with Midjourney by Razvan Ghilic-Micu

沒有重力,沒有面積,沒有期望, VR 完整展現了一個新的領域,建築師和設計師可以為元宇宙做出什麼貢獻?

Hunn Wai 是一名工業設計師,和所有工業設計師一樣,他擅長創造可以觸摸和掌控的東西,也就是現實世界中的真實物體,這聽起來再明顯不過,同時, Wai 也稱自己為「元建築師」,而且他對設計根本不存在的東西越來越感興趣,至少在物理意義上不存在,這不僅僅是數位設計,也不僅僅是應用於虛擬環境的用戶體驗設計,這是全新的概念。

「這一切都是為了數位體驗服務」,這位新加坡設計師說道,他與義大利合作夥伴 Francesca Lanzavecchia 共同經營 Lanzavecchia + Wai 工作室。「如果我們進入這個叫做 web3、元宇宙(metaverse)、空間互聯網的新空間,突然之間,物理世界中的很多東西可能都不需要再堅持了,諸如比例、重力之類的,諸如你如何進入空間,它充滿了潛力。」

2018 年,Wai 開始在他妻子的 Playstation 遊戲機上玩一款名為 Journey 的遊戲時,偶然發現了虛擬世界。「我從來都不是電子遊戲的粉絲,這似乎是一種消磨時間的奇怪方式。」他說。但是這個有些不同。「它消除了所有多餘的空間,你在一個沙丘星球的中間出發,你會一路學習,因為沒有關於如何執行一個動作的明確說明。你在那裡就像一個新生兒——你知道如何走路,如何飛翔。這是你在現實生活中無法獲得的體驗。」

延伸閱讀:AI技術將如何顛覆建築與設計領域?設計圖從需要數天繪成縮短成數小時的利弊是什麼?

arrow left arrow left
arrow right arrow right
Photo 1 of 4 Moodboard references for web3 platform Bryteworld, depicting a floating city generated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ool Midjourney by Lanzavecchia + Wai
Photo 2 of 4 Moodboard references for web3 platform Bryteworld, depicting a floating city generated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ool Midjourney by Lanzavecchia + Wai
Photo 3 of 4 Moodboard references for web3 platform Bryteworld, depicting a floating city generated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ool Midjourney by Lanzavecchia + Wai
Photo 4 of 4 Moodboard references for web3 platform Bryteworld, depicting a floating city generated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ool Midjourney by Lanzavecchia + Wai

遊戲有意的限制,以及它創建逼真的數位領域,迫使玩家真正融入周圍環境的方式,讓 Wai 覺得是一種啟示。這是一個既不老套也不傳統的虛擬現實:它既新鮮又令人興奮。他對元宇宙的可能性,以及建築師和設計師可以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感興趣。

「我是一個 80 年代的孩子」,Wai 說。「從 web1 之前,從撥號調製解調器之前,我科技就伴隨著我長大。我一直對虛擬很感興趣,但從未讓我信服的是它總是隱藏在屏幕後面,我覺得它不像物質那樣豐富。」

但 Wai 在 Journey 上的經歷表明情況並非如此,當數位藝術家 Mike Winkelmann(別名 Beeple)在 2021 年 3 月的佳士得拍賣會上以 6900 萬美元(約合 9800 萬新元)的價格售出一件 NFT 藝術品時,他開始相信元宇宙的潛力。 NFT 是編碼在區塊鏈中的獨特數位文件,可用於證明數位對象的真實性,NFT 交易的全球總價值從 2020 年的 8200 萬美元飆升至 2021 年的 170 億美元。

Tatler Asia
Above The Quiet Hours, a series by Ghilic-Micu created with Midjourney, pictures liminal spaces that play with light, proportion, texture and colour
Tatler Asia
Above Tan’s Civilization series was inspired by the hit animated film Wall-E

「這讓我感到震驚,哇哦。虛擬對象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那太迷人了!」Wai 說。「我們的工作室一向以講故事為出發點,以概念為先。我們與可以支持講故事服務設計的品牌合作。 [Beeple 的 NFT] 是一個很好的故事講述,無論你是否喜歡這種藝術。」作為一名設計師,這表明他實際上可以在無形的世界中做一些有形的事情。「我們有機會回歸純粹的講故事,而不受製作週期的阻礙。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解放。」Wai 說。在美國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 (Neal Stephenson) 創造「元宇宙」一詞三十年後,世界各地的建築師和設計師都在詢問虛擬現實對他們和他們的職業意味著什麼。在某些方面,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近 20 年前,數位多媒體平台「第二人生」創造了一個龐大的虛擬世界,多年來,建築師們一直在創建虛擬空間。

「我們設計的所有物理空間——室內、建築、校園和城市——都是作為元空間誕生的,」建築公司 HOK 的全球規劃總監 Brian Jencek 在今年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說。「我們只是稱它們為 3D 模型。我們已經在使用遊戲設計師使用的許多工具,包括 Blender、Unreal Engine、Unity 和 Twinmotion 等,以來創建逼真的虛擬環境。」

arrow left arrow left
arrow right arrow right
Photo 1 of 6 Ghilic-Micu’s Post-Nature series, created using Midjourney, combines equatorial weather with tropical architectural elements
Photo 2 of 6 Ghilic-Micu’s Post-Nature series, created using Midjourney, combines equatorial weather with tropical architectural elements
Photo 3 of 6 Ghilic-Micu’s Post-Nature series, created using Midjourney, combines equatorial weather with tropical architectural elements
Photo 4 of 6 Ghilic-Micu’s Post-Nature series, created using Midjourney, combines equatorial weather with tropical architectural elements
Photo 5 of 6 Ghilic-Micu’s Post-Nature series, created using Midjourney, combines equatorial weather with tropical architectural elements
Photo 6 of 6 Ghilic-Micu’s Post-Nature series, created using Midjourney, combines equatorial weather with tropical architectural elements

今天的不同之處在於,隨著區塊鏈技術的興起,以及其使一切成為可能,從 NFT 到加密貨幣,元宇宙投入的資金和注意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圍繞元宇宙的技術正變得越來越複雜。

設計師們對人工智慧工具 Midjourney 的輸出感到驚訝,它可以僅根據幾個關鍵字快速創建出色的圖像,從而提高了虛擬空間完全自主生成的可能性。與此同時,Metaverse Travel Agency 等公司正在開發 VR 頭盔等新工具,他們稱之為「元頭盔」的類似宇航員的裝置,以創造更完全身臨其境的數位體驗。

「我覺得這些虛擬世界一波又一波地向我們襲來,每一波都讓我們更接近某種可能成為我們生活方式的可用解決方案的。」新加坡建築師雜誌和全球設計公司 Hassell 的高級助理 Razvan Ghilic-Micu 說。如今,雖然目前圍繞元宇宙的大部分討論「都集中在事物的營銷和貨幣化上」,他說,「建築師可以從社會、文化和環境的角度來看待它。」

arrow left arrow left
arrow right arrow right
Photo 1 of 7 The Biophilic Workplace series, generated with Midjourney by Ghilic-Micu, explores the design of futuristic workplaces
Photo 2 of 7 The Biophilic Workplace series, generated with Midjourney by Ghilic-Micu, explores the design of futuristic workplaces
Photo 3 of 7 The Biophilic Workplace series, generated with Midjourney by Ghilic-Micu, explores the design of futuristic workplaces
Photo 4 of 7 The Biophilic Workplace series, generated with Midjourney by Ghilic-Micu, explores the design of futuristic workplaces
Photo 5 of 7 The Biophilic Workplace series, generated with Midjourney by Ghilic-Micu, explores the design of futuristic workplaces
Photo 6 of 7 The Biophilic Workplace series, generated with Midjourney by Ghilic-Micu, explores the design of futuristic workplaces
Photo 7 of 7 The Biophilic Workplace series, generated with Midjourney by Ghilic-Micu, explores the design of futuristic workplaces

Ghilic-Micu 對純數位世界的可能性持懷疑態度,「當前版本的元宇宙看起來就像是 [蹩腳] 版的 Wii 遊戲。」他笑著說,但他對它可能提升物理世界仍感到興奮。「作為進入虛擬現實的第一步,我看到了增強現實的更多潛力。建築師可以發揮的作用是帶來增強現實世界的虛擬新可能性的熱情。你能否在普通平凡的建築中測試建築策略或場所營造策略以提升體驗質量?」

Calvin Chua 就是這樣做的。新加坡設計工作室 Spatial Anatomy 的創始人目前正在開展一個名為 Beauty (Meta) World 的項目,該項目是對新加坡購物中心未來進行更廣泛調查的一部分。 Chua 解釋說,目標是找到現實世界的方法來振興狀況不佳的購物中心,同時看看它們的精神和文化是否可以在虛擬環境中重現。

在這種情況下,重點是 Beauty World Centre,這是一家於 1984 年在一個更古老的露天市場舊址上開業的購物中心。透過一個名為 Decentraland 的用戶擁有的虛擬世界,該項目吸收了當地利益相關者的意見,並將其轉化為 Beauty World 過去生活的生動反映「二戰期間中國商人和日本人為富人開設的一個充滿罪惡的遊樂園」,作為 1940 年代流行但混亂的露天市場,以及吸引新加坡西部和北部地區常客的新移民購物中心。」Chua 說。

arrow left arrow left
arrow right arrow right
Photo 1 of 4 Beauty (Meta) World, a virtual mall in Decentraland designed by Calvin Chua of Spatial Anatomy
Photo 2 of 4 Beauty (Meta) World, a virtual mall in Decentraland designed by Calvin Chua of Spatial Anatomy
Photo 3 of 4 Beauty (Meta) World, a virtual mall in Decentraland designed by Calvin Chua of Spatial Anatomy
Photo 4 of 4 Beauty (Meta) World, a virtual mall in Decentraland designed by Calvin Chua of Spatial Anatomy

「元宇宙開闢了令人興奮的理論可能性,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重建和重溫一個地方的不同歷史,這些歷史可以透過群體的輸入拼湊起來。」他補充道。這是一種將集體想像力轉化為感覺真實的東西的方法,即使它嚴格來說不是有形的。

這種共同目標感是一個重要方面:沒有居民就不可能存在虛擬世界。 「屬於某個東西,一個集體或一個社區,這才是真正構成空間的東西。」對思辨建築和虛擬世界感興趣的英國建築師 Eric Wong 說。 「這可能就是 NFT 如此龐大的原因,因為你有機會與他人建立聯繫。」

從另一種意義上說,群體是建築師如何為塑造元宇宙做出貢獻。「建築師是一種奇怪的自我放縱的人。」Wong 說,他與日本電影製作人細田守合作,為他的 2019 年動畫電影《Belle》創造了一個名為 U 的虛擬世界。「我們不是很有商業頭腦,但我們合作得很好。」

arrow left arrow left
arrow right arrow right
Photo 1 of 3 Concept art created by Eric Wong for animated film Belle
Photo 2 of 3 Concept art created by Eric Wong for animated film Belle
Photo 3 of 3 Concept art created by Eric Wong for animated film Belle

經營研究工作室 Platform Null 的新加坡建築師 Edmund Tan 說,雖然建築師不一定具備實際打造數位世界的能力,編碼應該留給編碼人員,他認為,他們的訓練賦予開闊的思維能力,關於空間和體驗的多維方式。在他看來,目前存在的虛擬世界最令人失望的事情之一是它們本質上試圖複製現實世界,這被稱為擬物化。」他說。

「當建築語言與地心引力、建築法則、建築面積脫鉤時,它就變成了白板。」 Hunn Wai 說。「世事皆可能。我可以把一個立方體從玻璃變成水再變成氣體,就這樣。 [但是] 在一個你可以立即產生任何影響的世界裡,你如何控制自己才不會過火?這就是回歸成熟的美學和設計原則的時候。」

Wai 越來越專注於為客戶設計新的虛擬空間和體驗,下一代概念店和櫥窗展示,同時,他也致力於傳播元宇宙的福音,「我們需要另一張咖啡桌嗎?另一把椅子?每次去米蘭,我都會說我想停止設計 [物體],因為那裡有太多的東西。」他說。他現在的目標是:「深入挖掘並開發工具,讓百萬建築師進入元宇宙,在行業中創造轉變。」

arrow left arrow left
arrow right arrow right
Photo 1 of 5 Tan’s Civilization series imagines robots attempting to restor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n Earth hundreds of years in the future
Photo 2 of 5 Tan’s Civilization series imagines robots attempting to restor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n Earth hundreds of years in the future
Photo 3 of 5 Tan’s Civilization series imagines robots attempting to restor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n Earth hundreds of years in the future
Photo 4 of 5 Tan’s Civilization series imagines robots attempting to restor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n Earth hundreds of years in the future
Photo 5 of 5 Tan’s Civilization series imagines robots attempting to restor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n Earth hundreds of years in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