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最新啟用的長榮大學竹構集會堂,是全台灣「尺度最大」的竹建築。Photo by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竹,已是世界永續資源的主要趨勢之一,但在台灣,竹子似乎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前任臺灣竹會理事長建築師甘銘源,由他帶我們探索竹構未來式的潛力,看見竹藝構成台灣新聲音。

站在盛產竹子的土地上,你可曾發現竹走入了生活?新世代可能只記得包著美食的粽葉、餐桌上的牙籤小物、中秋烤肉用的竹炭,卻不曾經歷過椅凳、太師椅、子母椅或是竹床……那些上一輩台灣手作家居的好工法。

早期台灣竹因為取材容易又透氣沁涼,可說是戶戶必備好家具,過去竹子也常見廣泛用在興建屋舍,直到鐵皮屋剛興盛時,屋主還會在外包一層竹子,避免鐵皮吸熱導致燠熱難受,然而隨著水泥等現代建材推陳出新,興建竹屋的行業也慢慢沒落。對比中國、越南、泰國等亞洲正興起以「竹」為本的綠建材革命、大手筆興建渡假村、體育館、學校等零碳足跡竹建築,擁有 89 種竹子的台灣,也正在一群竹構狂人的投入下,築起新一波竹構大未來。

延伸閱讀:2023年6大建築趨勢:麻混凝土風靡歐洲、韓國實現水上桑拿室、大塊木材比鋼材更堅固耐火?

Tatler Asia
Above 前任臺灣竹會理事長,建築師甘銘源是一位竹構狂人,研發出獨步全球的「竹薄殼」建築結構系統。Photo by Thomas K.
Tatler Asia
Above 最新啟用的長榮大學竹構集會堂,是全台灣「尺度最大」的竹建築。Photo by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全新完工:台南長榮大學竹構集會堂

竹子是大自然最美麗的作品之一,它的堅固與兼容被認為更接近木頭,而非草生,隨著 1960 年代工業化發展,竹子逐漸被鋼材所取代,在今日的建築市場,是否有機會透過知識傳遞與改良技術扭轉局勢?

走進甘銘源設計的「長榮大學集會堂」,用桂竹與孟宗竹打造一座屋頂直徑超過 24 公尺、跨距 18 公尺的竹穹頂,打破他在虎尾農博創下的 14 公尺跨距紀錄,是全台灣「尺度最大」的竹建築,抬頭一望彷彿可直達天聽的竹構線條,震撼人心,為台灣低碳建築里程帶來新的奇蹟。

甘銘源是在何時何地開始他的「竹構」人生?我們直擊走往他位在雲林斗六的「神秘基地」,一探台灣低碳建築的最前沿報告。

廢棄糖廠,變身竹構實驗基地

Tatler Asia
Above 走入荒廢的雲林斗六糖廠,其實正進行一場又一場偉大的竹構實驗。Photo by Thomas K.

頂著烈日,我們走進台灣首席竹構建築師甘銘源的作坊,這裡曾是荒廢多年的雲林斗六糖廠,如今卻有孟宗竹與桂竹分區成丘,煙燻炭化、自然涼曬、長長短短或叢或散,成為孵化竹構未來的場域。

雲林有三大糖廠:斗六、虎尾和北港 ,後兩廠仍有繼續生產兼做觀光,唯有斗六糖廠被閒置三十多年,甘銘源在兩年前入駐此地,領著一班師傅修整終日,敲聲篤篤,將老糖廠搖身變成為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竹構實驗場」,甘銘源正將手中的竹,化作「無心」的力量,建構起巨大的竹教育園區,邀請產官學與民眾來此抽空自己,感受竹構帶來的「心靜」狀態。

 

永續是假議題?從木構走向竹構

最初以「木構」起家的甘銘源,從年輕時就對木建築極感興趣,與妻子李綠枝攜手創辦的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初始基地落腳宜蘭,從材料、加工、製作、人才都是木建材的舞台,當時便投入許多時間在木構,但他愈深入就愈接近「真相」,木材質被人們視為永續的象徵,然而台灣 99% 的木料全是進口,真正來自永續森林的有多少?多是砍伐自非洲、南美洲的熱帶雨林,其實碳足跡非常高!「木頭要近 30 年才能成材,但竹子只需要 4 年。為什麼我們不好好利用自家產的好竹?」

Tatler Asia
Tatler Asia
Above 竹構除了環保,它還有調節溫度與濕氣的功能。Photo by Thomas K.

他回望過去,台灣社會曾大量運用漫山遍野的竹,甘銘源將事務所搬到雲林後,臨南投竹山之便,開始挑戰被許多台灣人遺忘的竹構之美,在 2013 年農業博覽會承接農博生態園區的規畫設計,他以大門入口跨距 14 公尺的棚架,創下當時台灣最大竹構跨距的紀錄!

「其實,我並不孤獨,台灣已有愈來愈多建築系學生、設計師和民眾投入竹構研究。」身任臺灣竹會理事長的甘銘源,在去年領導為期 3 年的竹構設計人才培育計畫,由 6 組學校團隊及 6 組新鋭及中生代建築設計師,共同創作竹構作品,為嘉義林業鐵路沿線帶來全新空間體驗。而在斗六糖廠「竹構實驗場」不遠處的「虎尾厝沙龍——蓋亞基地」也是甘銘源極力推薦必訪的竹構景點,隱身虎尾鎮鬧區的幽靜巷弄中,原為埒內王家老房子,抬頭望見天花板,保存完整優美竹構線條,值得特別一探。

 
arrow left arrow left
arrow right arrow right
Photo 1 of 4 甘銘源推薦竹構景點「虎尾厝沙龍——蓋亞基地」。Photo by Thomas K.
Photo 2 of 4 甘銘源推薦竹構景點「虎尾厝沙龍——蓋亞基地」。Photo by Thomas K.
Photo 3 of 4 甘銘源推薦竹構景點「虎尾厝沙龍——蓋亞基地」。Photo by Thomas K.
Photo 4 of 4 甘銘源推薦竹構景點「虎尾厝沙龍——蓋亞基地」。Photo by Thomas K.

台灣竹的時代,該重新崛起了。

- 建築師 甘銘源 -

狂人作品1:故宮南院忘筌.捨筏

喜歡木,喜歡竹,甘銘源從小就是熱愛自然的孩子。

「我在新莊北部長大,大漢溪就是我的遊樂場,我常和玩伴在那裡蓋秘密基地,把河邊的抽砂船用來『跳島』玩得不亦樂乎!」甘銘源自幼喜愛有荒野的環境,能自由探索自然之美,「形似竹筏又似魚筌,實非筏亦非筌,倒像安歇水岸的小宅,又如沃野童年的秘密基地。」親近甘銘源的作品〈故宮南院忘筌.捨筏〉,他使用嘉義在地生產的巨竹及孟宗竹綁紮為浮筏,浮筏平台局部區域覆土並搭配種植挺水植物,例如有水芋、野薑花、輪傘草……等環繞主體,彷彿是漂蕩於水澤間的小舟,讓甘銘源回憶起童年。

 
arrow left arrow left
arrow right arrow right
Photo 1 of 3 〈故宮南院忘筌.捨筏〉Photo by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Photo 2 of 3 〈故宮南院忘筌.捨筏〉Photo by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Photo 3 of 3 〈故宮南院忘筌.捨筏〉Photo by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故宮南院忘筌.捨筏〉主構造採用黑鑄鐵件作為放樣骨架並以螺栓鎖固於竹筏上,再使用長度約 8 公尺的桂竹編織成一座類錐狀構築,完成後以鐵繩或尼龍繩綁定於構架骨架基礎上,並以鋼纜將浮筏綁定於岸邊,預防漂浮偏離。作品將生活器物的意象層層轉化,意在透過作品襯托出故宮南院這片廣大的水域空間,誘引訪客將視線穿越、延展、遁入遠方的時空。

狂人作品2:桃米生態村夢蝶亭、蝶夢亭

甘銘源看見因 921 地震摧毀許多埔里人的家園,聽見災後重建寫下了桃米生態村自助人助天助的故事,惟農田區缺乏遮蔭設施,民眾到農田參訪體驗沒有可以聚集、休憩的場所。2019 年,大藏與悅山工坊劉昭明受水保局南投分局委託,在園區新舊堤防之間、寬闊的荷花田區,設置二座竹構築作為遮陽休憩的多功能設施。造型以台灣原生種植物大葉馬兜鈴、歐蔓的葉子為靈感(兩者皆為蝴蝶重要的食草植物),呼應桃米豐富的生態環境,並將兩座竹亭命名為:蝶亭、蝶夢亭。

利用南投在地竹材,甘銘源以直徑 5-6 公分的孟宗竹構成桁架,屋面由竹片構成,搭配石基礎,以最低調的量體融入周遭環境。屋脊則使用竹編天花與透明 PVC 板,棚架內部灑落如竹林中光影交輝的斑駁,意境絕美!屋簷低矮但棚內屋頂拱起,使得棚內空間感會比預期的寬闊許多。從上空俯視,彷彿兩片巨大葉片在此萌芽,吸引荷花田四周彩蝶前來停留。

Tatler Asia
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a6 preset
Above 桃米生態村夢蝶亭、蝶夢亭。Photo by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Tatler Asia
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a6 preset
Above 桃米生態村夢蝶亭、蝶夢亭。Photo by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Tatler Asia
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a6 preset
Above 桃米生態村夢蝶亭、蝶夢亭。Photo by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狂人作品3:大湳森林公園觀景台(建造中)

「清水模+弧形+斜面+竹模板,清水模上預埋螺桿,高程、角度都沒有試錯的空間!」大湳森林公園的觀景台竹構已經組立起來!跨距最大之處有 22 公尺,小型類薄殼系統,要有六層竹構交織,目前做了四層。手工組立,緊實的綁紮,在陽光下真美!但進度不可控,清水模、約埋鋼筋、竹構要對好會是一大挑戰。

理性計算結構、感性活用材料,甘銘源以傳統精神撞擊現代思維,為觀者帶來顛覆框架的體驗,下一步,他有兩間新作,一件將落腳在孟宗竹產區——雲林石壁竹創森園區,構築一座集結教育課程和休憩功能的「森林療癒所」,一件是桃園大湳森林公園的竹構觀景台,他挑戰極致輕薄的耐久性的「竹薄殼」構造,輕巧地融入自然環境中,並將竹構能量叢雲林輻射到北部都會區,喚起人們對台灣竹的情感,升起台灣在亞洲低碳建築的文化地位。

arrow left arrow left
arrow right arrow right
Photo 1 of 3 大湳森林公園觀景台細節。Photo by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Photo 2 of 3 大湳森林公園觀景台建造中。Photo by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Photo 3 of 3 大湳森林公園觀景台建造中。Photo by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Tatler Asia
Above 前任臺灣竹會理事長,建築師甘銘源是一位竹構狂人,研發出獨步全球的「竹薄殼」建築結構系統。Photo by Thomas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