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傳統的唐樓並沒有電梯,最初的一批唐樓始建於 19 世紀末至 1960 年代。來到今天,許多唐樓因為日久失修面臨清拆命運,也有一些幸運地獲得設計師改造,利用空間感十足的優點,搖身一變成為理想家居。

同發大樓

Tatler Asia
Above 同發大樓改造前(照片:Habitat Property)
Tatler Asia
Above 同發大樓如今的模樣。(照片:Habitat Property)

同發大樓獨特的外觀在堅尼地城寧靜的海濱地段非常搶眼。

該物業最初建於 1960 年代,擁有香港唐樓常見的特點,例如高樓底和弧形外觀,香港房地產公司 Habitat Property 的開發商和創始人 Victoria Allan 決定改造這棟建築。

「我在 2004 年看到了這座建築,一見鍾情。」Victoria Allan 回憶道。她說,這要歸功於其優越的海濱位置,而且它是「一座極不尋常的唐樓」。

arrow left arrow left
arrow right arrow right
Photo 1 of 3 從上空看同發大樓(粵語中意為「一起發財」)弧形外觀。(照片:Habitat Property)
Photo 2 of 3 座落在堅尼地城海濱地段的同發大樓。(照片:Habitat Property)
Photo 3 of 3 開發商 Victoria Allan 保留了同發大樓的中文名牌,該名牌是在原來的結構上鑄造的。(照片:Habitat Property)

「同發大樓很大,有九層樓(高);有令人喜愛的圓角設計和令人驚嘆的海景,」她解釋道。香港的唐樓通常只有三到五層高。「一看到它,我就看到了將它改造成紐約風格公寓的潛力。」

Allan 收購了這棟原本可容納 12 個單位的建築,並全面翻新大樓,包括增加一部電梯,以及對內部建築的升級。儘管進行了大修,她還是希望盡可能多地保留唐樓的歷史特色,例如建築物的原始中文名牌和樓梯的水磨石欄杆。「(過程中)有很多挑戰,我們向(香港)屋宇署提交了幾輪申請,這個過程花了五年時間。」

arrow left arrow left
arrow right arrow right
Photo 1 of 5 公寓享有壯麗的海景。(照片:Habitat Property)
Photo 2 of 5 簡約的裝飾在室內佔據主導地位。(照片:Habitat Property)
Photo 3 of 5 從同發大樓天台看到的景色。(照片:Habitat Property)
Photo 4 of 5 其中一間公寓內的浴室。(照片:Habitat Property)
Photo 5 of 5 大量的綠色植物裝飾了天台空間。(照片:Habitat Property)

改建後的同發大廈擁有八間公寓,每間約 1,100 至 1,350 平方英尺,均設有大窗戶,面向西面的海景。頂層單位有私家通道通往天台,一樓的商店空間是墨西哥餐廳Chino。幾年前,這座建築賣給了一位「同樣喜歡翻新唐樓及其歷史的買家」。

「我認為這座建築對年輕的專業人士非常具有吸引力,尤其是如果他們曾在紐約或倫敦等城市生活過,以及對設計審美擁有高標準的人來說。」Allan補充道。

 

上環東街55號及差館上街11號

Tatler Asia
Above 如圖所示,差館上街11號距離東街55號僅幾步之遙。(圖片來源:Lindman Properties)
Tatler Asia
Above 差館上街11號公寓內的一間浴室。(圖片來源:Lindman Properties)

難以置信不到十年前,位於中上環交界處、超級時尚的普慶坊、太平山街和周圍的小巷主要是水果攤和汽車修理店。房地產開發商兼室內設計師 Helen Lindman 負責改造這條狹小的死胡同裡的兩棟無電梯唐樓。

另請參閱: 中環街市活化完成回歸! 8.23重開試業 老字號、文青小店進駐

出生於瑞典的 Lindman 最初在 SoHo 地區購買和翻新房子,作為 Lindman Properties 的創始人,她也負責管理和出租事項,租盤通常是一房的公寓,但市場追求的東西有所不同。「我了解到許多租戶正在尋找類似的空間,位於唐樓的公寓,但有更多房間。」

Tatler Asia
Above 位於差館上街11號的寬敞客廳。公寓享有充足的自然光線。(圖片來源:Lindman Properties)

然後,她開始尋找適合翻新的唐樓,當時她剛好「也準備挑戰更大的項目」。

「我的願景是讓舊建築煥發美麗,讓它們重回巔峰,並向市區重建局(URA)表明這些唐樓不需要拆除,而確實是人們所尋找的居住地方。」她說。市建局是一個法定機構,過去曾因拆除文物建築而受到批評。

Tatler Asia
Above 在公寓中可以看到Helen Lindman 標誌性的北歐風格美學。(圖片來源:Lindman Properties)

2007年,Helen Lindman 收購了1950年代建造的東街55號;2013 年,她接管了建於 1960 年代的差館上街11號,她徹底改造了兩棟解築內部,但始終以保留建築物的外觀為目標,同時加入了北歐風美學。

兩棟唐樓的外牆被重新粉刷成黑色和白色,但外觀保持了原貌的優雅感。內部設計方面,主要的變化包括在複式公寓中增加了樓梯。

Tatler Asia
Above 上車站街 11 號的陽台。(圖片來源:Lindman Properties)

兩棟建築佈局相似,各有一個 540 平方英尺的單位、兩間 1,400 平方英尺的複式單位和一個臨街商店。東街55號的底層設有時尚精品店 The Only Alice,而差館上街11號的底層則是北歐餐廳Frantzen's Kitchen

Tatler Asia
Above 東街55號外景。(圖片來源:Lindman Properties)

這兩個項目於 2010 年代初完成後不久,該地區(現在廣為人知的 PoHo 區)開始出現一系列新店,包括時尚的咖啡店、藝術畫廊和精品店。

回顧 PoHo 區的發展,Helen Lindman 指出了香港快速發展的性質——這一直是這座城市歷史的一部分。「如果你看看香港的任何舊照片,就不難理解社區的擴張,」她說。「在香港,當一個項目完成之後,很快就有會下一個開始。」

嘉寓

Tatler Asia
Above 重新設計之前的結志街36號。(照片:4N Design Architects)
Tatler Asia
Above 嘉寓夜間令人驚嘆的外觀。(照片:4N Design Architects)

香港 4N Design Architects 的聯合創始人、建築師 Danny Ng 說,嘉寓所在的中環結志街36號,原來的建築始建於 1960 年代,是「典型的戰後唐樓」。Danny Ng 的公司受房地產開發商信和置業委託,重新設計了外牆、照明系統和室內設計,將這座唐樓改造成一棟精品住宅樓。

該建築由六層組成,一層為停車場,上面有五層空間,總面積約為 5,000 平方英尺。「在這座大樓建成的時候,香港的經濟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Danny Ng 解釋說。就像許多唐樓一樣,在地面開店做生意的業主就住在樓上。

Tatler Asia
Above 頂層的露台在唐樓來說很少見。(照片:4N Design Architects)
Tatler Asia
Above 其中一個露台,可欣賞中環的景色。(照片:4N Design Architects)

雖然唐樓在這一區很常見,直到今天,這座建築仍然與其他較舊的、比較矮的唐樓相鄰,但由於設計上花了心思,嘉寓相當特別。在最高的兩層,露台與單位相連。

「我們認為這在當年(建造的時間段)並不是典型的風格,」Danny Ng 解釋說。「我們沒有記錄,不知道原始建築師或房東的設計意念,但肯定的是露台是非常好的特色。」

Tatler Asia
Above 這些公寓非常適合年輕的專業人士。(照片:4N Design Architects)
Tatler Asia
Above 公寓裝飾(照片:4N Design Architects)

Danny Ng 和他的團隊通過添加洗牆燈和燈條,突出建築物的獨特設計,同時修飾白色的灰泥牆,與外部塗上的黑白顏色相結合,確保了戲劇性的效果——建築物「在入夜之後變得相當突出」。選擇這樣的色調是為了增強結構感,在內部,公寓重新設計為一房套房,單位大小從 382 平方英尺到 490 平方英尺不等。兩個陽台各佔約 50 平方英尺。

Danny Ng 表示,團隊在室內設計方面選擇了石頭、木材、金屬和玻璃等天然材料,營造出年輕、充滿活力的氛圍。每間公寓均設有設備齊全的廚房和步入式衣帽間。

Tatler Asia
Above 毗鄰的公園原始標誌得到修復,並自豪地展示在建築物的外部。(照片:4N Design Architects)
Tatler Asia
Above 扶手原來的鐵條被重新打磨和粉刷,同時還增加了新的實木扶手。(照片:4N Design Architects)

Danny Ng 說,在街道層面,建築師希望向周圍的環境致敬。團隊在底層建造了一條公共通道,通往旁邊的百子里公園,這個公園緊鄰熙熙攘攘的荷李活道,是一個不起眼的地方,但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1911 年革命前夕,這裡是革命者集會的地方。

「(這條通道)是項目中一個有趣的設計元素,」Danny Ng 說道,希望這座建築更方便前往。「我們不僅是為了客戶和未來的租客設計,也是為香港人和來這座城市的遊客設計。」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