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世界名廚Gaggan Anand(Image by Gaggan Anand)

曾四度蟬聯「亞洲50大餐廳」榜首,影響全球對於印度料理看法的大廚Gaggan Anand,在近期與Tatler團隊的專訪中,透露了他在疫情期間沉潛的心情與下一步計畫,更在萬眾期待的新加坡快閃店開幕前夕,暢談自己如何翻轉大眾對印度料理的印象。(採訪撰文: Coco Marett;翻譯:Weiyen Lin)

今年6月20日,搖滾天團「幽浮一族」(Foo Fighters)率先開唱,在紐約市舉辦了新冠疫情(Covid-19)爆發後首場不限人流的大型室內演唱會,地點就在麥迪遜花園廣場(Madison Square Garden),門票全數售罄。

「不是該死的小賈斯汀或怪奇比莉,是幽浮一族!」電話那頭的Gaggan Anand語帶興奮。在曼谷開有同名餐廳、名氣響亮的他,當晚就在現場,此刻則向我津津有味地回憶,Dave Grohl是如何眼角噙淚,以一首幽浮2002年的金曲《像這樣的時刻》(Times Like These)揭開表演序幕。

「他高唱『就是這樣的時刻讓你再次學會活著;就是這樣的時刻讓你付出再付出』,貼切反映新冠疫情後的生活。我是一名藝術家,在這段期間卻沒辦法做想做的事、需要做的事,我想再次掌廚。」Anand說道。

搖滾精神在Anand追求廚師之道的理想中佔據重要成分。對他來說,做菜是在「叛逆」與「尊敬」之間尋求平衡。所謂尊敬是對食材、對廚房團隊而言;但同時又有股極欲顛覆框架的慾望,驅使他反駁世界對於印度料理自以為是的認知。

Netflix紀錄片《主廚的餐桌》(Chef’s Table)系列中,有一集是以Anand為主角。他在那集裡提到,像印度這樣「擁有博大精深料理知識」的國家,若未能在世界上獲得相應地位的肯定,實在堪稱「恥辱」。

「但這點要怪我們,」Anand直言。他已投注超過十年光景,持續不斷在全球精緻料理的舞台展現印度美食的潛能。「印度料理還未能實現的,是建立起華麗精緻的印象,原因出在缺乏動機、缺乏勇氣。相較之下,大家寧願開平價咖哩屋,大量產製食物。

Tatler Asia
Above 世界名廚Gaggan Anand(Image by Gaggan Anand)

2010年,Anand在曼谷創立現已歇業的Gaggan餐廳,供應賓客長長一串菜單的印度料理,以華麗、精緻餐飲的形式呈現,而這樣的風格以往更常在法式品鑑或日式無菜單料理出現。

曾師事西班牙傳奇餐廳El Bulli主廚Ferran Adrià的他,將師父料理加泰隆尼亞美食的那一套搬來應用於印度料理。以Anand的招牌菜之一「優格大爆炸」(yogurt explosion)為例,靈感就是來自El Bulli著名的液態晶球橄欖。

「那道料理既大膽又超脫俗世」,Anand評價。

Tatler Asia
Above Anand憑藉一道道層次豐富、華麗精緻的料理,以及往往出人意表的創意,讓世界改變對印度美食的印象。(Image by Gaggan Anand)

來自印度、印尼、菲律賓的優秀廚師,他們對自己的家鄉、膚色,以及從小吃到大的料理深具信心,這樣的轉變正在改變世界如何看待我們的料理。

- GAGGAN ANAND -

有人盛讚Anand的風格令人眼界大開,也有人不屑一顧,但都無法抹滅Gaggan曾在2015至2018年間,蟬聯四屆「亞洲50最佳餐廳」(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榜首的成就。2019年8月,Anand無預警宣布與投資人分道揚鑣,餐廳也收了起來,外界一片譁然。不過短短幾個月後,他又獨立開了和自己同名的餐廳「Gaggan Anand」,並帶上一票老班底。今年11月他們遠赴新加坡主持快閃店,在會員限定的Mandala Club(前身為Straits Clan)重現Gaggan Anand料理饗宴。

Mandala集團創辦人暨執行長Ben Jones描述:「觀察Anand做菜的方式,幾乎就是他本人性格的延伸:活力四射。在廚房或餐廳裡的他,活脫脫就是台發電機。我想在經歷了過去這慘痛的18個月後,人們渴望來點有趣的。」

原本規劃以兩個月為限的快閃店,在9月時開放預約。俱樂部會員優先,之後才是一般大眾。不料所有席位在短短兩個半小時內便全數額滿,一位難求的盛況也讓他們在11月1日宣布,延長快閃計畫至2022年3月。

「我嚇了一大跳,」Anand這麼說,然後停頓許久。「如此盛況也幫助我,重拾遺落在疫情期間的自信心。」

看來就算是佼佼者也不免有遭遇逆風的時候,不過Anand推出快閃企畫的目的,與其說是為了證明自我,更重要的是申明主張。

「我想告訴大家,我是一名在泰國開餐廳的印度廚師,現在來到新加坡,同樣有能力大賣。這是我想表達的。」他解釋:「長久以來,投資人和饕客對精緻餐飲的想像只侷限於義式、法式或日本料理。但以Gaggan和其他有類似成功經驗的餐廳來看,譬如香港的大班樓,或者來自印尼和菲律賓的優秀廚師,他們對自己的家鄉、膚色,以及從小吃到大的料理深具信心,這樣的轉變同樣可以改變世界如何看待我們的料理。」

Anand如今高居全球明星廚師的地位,早已和出身加爾各答城外貧困區的卑微過去相距十萬八千里。

「當時的我們好窮,」他回憶起小時候,家裡晚上沒錢點燈,食物也得物盡其用,避免浪費。「我們沒錢但有一大口子要養,所以得盡量節省,總是留著剩飯隔天早上煮粥。」

Anand接著想起自己多年後,有次想為媽媽買支勞力士錶。「我媽問:『買勞力士幹嘛?還不都顯示一樣的時間?』」Anand邊講邊笑,「她一看到標價就說:『你瘋啦?不如買黃金給我!』」

Anand認為,是他的過去形塑了自己後來對永續的堅持。在新加坡開快閃店有超過90%的食材都得仰賴進口,這一點對今年43歲、強調環境意識的Anand構成一大挑戰。他表示:「若能從像馬來西亞這樣距離不到100公里遠的地方進口原料,我們就會去做。」Anand希望啟發新一代廚師,懂得展示在地農產與風味,並以此自豪。

「亞洲已成為餐飲界的新中心,廚師紛紛開始經營本地客層、建立在地聲譽。旅程才剛起步,尚在演進中的我們跟他國料理相比,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Anand說道,「畢竟『演進』本身就是一趟旅程,而非終點。

 

Credits

文字  

Coco Marett

編譯  

Weiyen Lin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