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Photo by Getty Images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要找到描述香檳的方式,比形容葡萄酒的口感還困難。Tatler常駐葡萄酒專家建議,要尋找適當的詞彙,可參照繪畫和雕塑大師的作品,從中汲取靈感,深化飲酒體驗。

香檳在各大宴會中幾乎不曾缺席,人們用以歡慶盛典、舉杯祝賀,卻鮮少有人思考香檳的真正魅力,就算是嚴謹的品酒愛好者也可能忽略了這件事。氣泡繽紛、洋溢佳節氛圍的香檳通常價格不菲(尤其價格更容易影響我們對事物的喜好)。當某場宴會選擇以Dom Pérignon(唐培里儂,俗稱香檳王)而非Moët Brut Imperial(酩悅香檳)向賓客敬酒,與會者肯定也能意識到該活動絕對不容小覷。除了上述顯而易見的事實外,多數人對於香檳的理解僅止步於此。

如今我們缺乏對香檳足夠的認知,與香檳在歷史上的市場定位多少有些關聯。其瓶身與標籤上的廣告行銷手法,致力於營造香檳的奢華、高貴,以及具情調的商品意象,針對香檳本身的內容卻沒有加以著墨。儘管如此,只要願意多花點心思,不難發現香檳也同樣蘊藏著諸多變化,就算是僅限於知名品牌(如Bordeaux或Burgundy的葡萄酒),學習辨別舌尖上微妙的差異,也能帶來絕妙的成就感。

Tatler Asia
Pouring sparkling wine into a glass
Above Photo by Getty Images

辨別香檳差異的一大困難點,來自缺乏適當的詞彙。由於香檳的氣味不如其他葡萄酒突出,專精於果味濃郁的品酒人可能無所適從,一時找不到相對應的形容詞。而香檳真正的魅力,蘊藏在長時間與酵母殘渣接觸後,發酵而成的香氣和質地之中。烤麵包或Brioche(布里歐麵包)一類的詞彙,可說是比喻其香氣中最常見的喻依,但要如何避免濫用辭藻,擺脫千篇一律的描述方式,同時保有香檳的特徵,才是我們該關注的。香檳在釀造過程產生的香氣,除了上述的麵包味,某些細膩隱約的氣息更具顛覆性,例如:碘、臭氧、金屬、橡膠焦味、牡蠣殼、海草等。

當然,香檳酒款之間也有實際的差異。有些香檳在混釀過程中,夏多內(Chardonnay)的比例較高,有的則著重於黑皮諾(Pinot Noir)的比例,有的則是皮諾莫尼耶(Pinot Meunier,與前述兩項品種並稱香檳三大釀造葡萄)的含量較高。某些葡萄藤在白丘(Côte des Blancs)的白堊土中生長,某些則生長在馬恩河谷(Marne Valley)的相對緊實的土壤。葡萄酒的製程,需經不同程度的橡木桶陳釀、酵母殘渣的時間發酵等等。然而,考量到整體風格涉及因素的數量之多,可能難以梳理出單一面相。

Tatler Asia
Above Photo by Getty Images

用光譜來設想香檳的風格可能比較有建設性。從輕盈端到飽滿端的酒體,從花香端至果香端、辛辣端至烤麵包端的香氣;或者,講究專業術語的人,可以設立還原端(reductive,即清爽中帶點「礦物性」)至氧化端(oxidative,即堅果味較重)的口感光譜。這樣明顯的區分方式頗為實用,但這種劃分只是提供了多重維度的參考座標,用於描述如詩歌般優雅精緻的美酒,似乎過於平淡無奇。

因此,「和藝術家合作」成為香檳品牌推廣中常見的手法,我效仿香檳酒商的行銷模式,把品嘗香檳比擬為欣賞藝術作品,並列舉了呼應不同香檳特性的藝術家。有些像羅斯科(Mark Rothko)的作品般看似單純卻充滿力量,而有些則以魯本斯式(Peter Rubens)的誘惑魅力引人入勝。大多數香檳(尤其是無年份款式),為了符合一致性而混合了不同年份的葡萄酒,所以酒莊獨有的釀造風格,通常能直接顯現於旗下的酒款商品中,就像塞尚的作品,無論以什麼為主題,只要看到那光與色交織的色彩,一眼就能辨出是誰的傑作。

1. Dom Pérignon——抽象藝術大師Piet Mondrian

被譽為精品香檳界之最的Dom Pérignon,卻不因其美名而失真,並帶給人回歸本質的純粹享受。Dom Pérignon的氣宇非凡,讓各個競爭對手望塵莫及,如同蒙德里安真蹟與仿效者弄巧成拙作品的對比。Dom Pérignon之所以與眾不同,在於其香檳裡的一絲碘味與火塞氣味,總是出其不意地令人驚艷,像是蒙德里安作品中塗抹在角落中那隅亮黃色塊,在徹底的現代表現手法下,蘊含著對古典比例最深刻的體悟。

2. Ruinart匯雅香檳——現代主義雕塑先驅Constantin Brancusi

Ruinart香檳高度仰賴夏多內釀造,有些甚至是以百分之百比例製成。整體好似一道純粹的光線照耀舌尖,短促、激昂的能量在布朗庫西的青銅雕塑作品《Bird in Space》中完美體現,Ruinart就像作品中極具現代色彩的羽毛,散發著永世長存的氣息。

3. Perrier-Jouët皮耶爵特級香檳——Georgia O’Keeffe

設計於新藝術運動時期(Art Nouveau),流動的曲線、金色的鑲邊、粉白色的秋牡丹在Perrier-Jouët的Belle Epoque(皮耶爵花漾年華香檳)瓶身上優雅示人,彷彿每一口都能嘗到陣陣花香。這麼說來,拿歐姬芙的畫作來對比,似乎是太直白了點,但是這些特級香檳與歐姬芙繪畫當中的共通點,在於畫家那高度聚焦白玫瑰、馬蹄蓮和鳶尾花的專注與執著。Perrier-Jouët的華麗與純淨形成完美平衡,如同歐姬芙婉約筆觸下的那股熾熱,悄然卻充滿力量。

4. Cristal水晶香檳——文藝復興義大利畫家Sandro Botticelli

「Cristal香檳」這款高級特釀的誕生,要歸功於1876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Tsar Alexander II)的生性多疑。據傳他為了確保香檳沒有遭人下蠱,要求一律使用透明瓶盛裝之。該酒莊極為長壽,並且在皇室垮台後仍持續經營。水晶香檳的核心純樸,為白堊土或蘋果酸的產物,包覆在豐富的酒糟及奶油香味下,恰如其分。好似波提切利畫中的人物,身上的花冠錦緞與他們寧靜、沉思的表情形成鮮明對比。強調輪廓、淺雕筆觸的表現手法已經有 500 多年的歷史,如同時至今日的水晶香檳,依然永垂不朽。

5. Agrapart & Fils阿卡貝特香檳——當代雕塑家Alberto Giacometti

由Côte des Blancs知名酒莊Pascal Agrapart出產的葡萄酒風味極佳,層次分明且輕盈活潑,像是瑞士藝術家阿爾貝托賈科梅蒂的雕塑作品中肢體纖細的人物,具有強烈的手工質感。Agrapart & Fils香檳與賈科梅蒂的作品中跨步前行的姿態,共同展現出充滿動態的即時性。

6. Moët & Chandon酩悅香檳——普普藝術大師Andy Warhol

酩悅二字的知名度響徹雲霄,幾乎能當作香檳的代名詞。該品牌旗艦香檳替味蕾帶來的感受和口感也同樣成為經典,其香氣活潑、優雅清新,烤麵包香甚至打破了我們對香檳的想像。

在安迪沃荷的作品當中,同樣也體現了類似「本質主義」(Essentialism Plus)的精神,透過絲印版畫大量複製,經典作品中包含高彩度對比的Prince(美國知名歌手)、瑪麗蓮夢露(Marily Monroe)以及英國女王,讓當代公眾人物的形象幻化成最具代表性的圖像。

7. Charles Heidsieck查理海錫克香檳——抽象表現主義大師Mark Rothko

也許是因為《Champagne Charlie》平易近人的形象,很少有人認真看待Charles Heidsieck的香檳作品。Brut Réserve在無年份香檳酒款中的首次登場,馬上就引發巨大迴響,其濃郁的煙熏味底下,蘊含了優雅精緻的結構,獨特的構成堪稱無與倫比。如同羅斯科畫作中大幅的矩形色彩,在微妙的差異中,揭示了最深層的思想。挑戰固有的既定思維,不斷嘗試味蕾與質地的調製,創造出新的維度與深度,是需要反覆咀嚼才能感受的真摯。

8. Salon沙龍香檳——美國當代藝術家Elizabeth Peyton

沙龍香檳是另一款香檳界的佼佼者,其極具誘人的豐富層次,卻絲毫不矯揉造作,不禁讓人聯想到當代繪畫藝術家伊麗莎白佩頓的傑作,以簡潔、珠寶色調的筆觸構成的肖像作品。創辦人Eugène-Aimé Salon在創業初期,專門替皮貨富商釀造香檳,其經典且獨一無二的酒款「Salon」保留了手工製作的獨特性,與佩頓在油彩與水彩畫作中的精妙筆觸,可謂旗鼓相當。

9. Pierre Péters皮耶彼得香檳——日本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

Rodolphe Péters是一名夏多內專家,他釀造的莊園瓶裝葡萄酒複雜度高且品質極佳。Pierre Péters香檳可比擬作日本浮世繪裡,那仔細計算的構圖和精心刻畫的細節。葛飾北齋的共描繪了36幅富士山景,作品掌握高度精煉的戲劇張力(不時能見波濤洶湧的巨浪),與Pierre Péters釀造香檳的細緻精神並列,如同手足一般。

10. Veuve Clicquot凱歌香檳——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Jean-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無庸置疑,Veuve酒莊的釀酒實力徹底展現葡萄酒的經典風範(柑橘類果香、濃郁的慕斯奶香、富饒卻不搶戲的烤麵包香氣)。該酒莊的旗艦商品具有極為生動且令人難以抗拒的誘惑——玲瓏有致的瓶身,以黑皮諾釀造的誘人香氣,令人聯想起安格爾替19世紀的社會貴族所描繪的肖像畫,畫中的宮女將烏黑亮麗的秀髮端莊地向後捆紮,身穿羽絨絲綢的蕾絲禮服,相映白皙透嫩的肩頸,優雅動人。

11. Philipponnat Clos des Goisses菲利龐娜歌榭園香檳——新古典主義畫家Jacques-Louis David

Philipponnat葡萄莊園位處法國香檳區最精華的心臟地帶,同時也是最古老的葡萄酒單一產區之一。水土的完美比例與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之堪稱葡萄酒的最佳產地。憑藉精湛技藝和嚴格控管的的新古典主義式結構,與拿破崙一世的官方宮廷畫家雅克路易大衛的巨幅畫作相比,可說是恰如其分。

12. Taittinger Comtes de Champagne泰廷爵香檳——印象派畫家James McNeill Whistler

泰廷爵家族自營酒莊,由於其稀世特殊的葡萄園,讓該品牌的香檳難以被歸類。其大部分系列的香檳刻意製造細緻與強烈的碰撞,最極端的對比即是Blanc de Blancs Brut香檳以及Rose Brut粉紅香檳。前者主要以Côte des Blancs夏多內釀製,具有嚴謹骨架與絕佳的平衡度;後者香檳則主要混釀Montagne de Reims皮諾與少許清新的夏多內,成就其豐厚的韻味與層次,就好比惠斯勒繪製的肖像畫《Symphony in Flesh Color and Pink》給人帶來的清冷印象。

13. Georges Laval喬治拉沃香檳——現代藝術之父Paul Cézanne

Vincent Laval因種植有機葡萄而備受推崇,經其手釀造出的香檳品質卓越,特有的韻味體現手工釀造的堅持,且不時能品嘗到厚重的「快克」香氣。其扎實的結構,個人意識強烈的風味與質地的調製,與後印象派大師塞尚針對靜物、風景或人物的探索,以尋求深刻主觀真理的藝術技法如出一轍。

14. Krug Grande Cuvée庫克香檳——荷蘭靜物畫家Rachel Ruysch

眾所周知,庫克香檳的旗艦酒款是由數十種不同的葡萄基酒調製而成,經典Édition系列便調和了將近150種,歷經不斷地嘗試和檢驗才得以包裝出售。荷蘭黃金時代的畫家瑞秋魯伊希以前所未見、錯置異國盛花的技法,使花卉靜物呈現出某種超越自然的夢幻氛圍,在熾熱色彩和閃爍紋理中綻放無疑,就如同庫克香檳的調製般精妙。

15. Bollinger伯蘭爵香檳——巴洛克畫派代表人物Peter Paul Rubens

Bollinger酒莊主要使用黑皮諾來釀造香檳,其酒品像是享樂主義的嘶聲吶喊——大量的酒糟、橡木,歷經陳年,奢侈的調製在嚴謹的結構下掌控得宜。Bollinger香檳在魯本斯作品中呈現驚人的視覺對比——畫中描繪女性的唯美曲線,以及男性因扭曲肢體而產生肌肉線條,赤裸卻引人入勝的畫面,展露在漩渦般巴洛克式的構圖中。

16. Pol Roger保羅傑香檳——荷蘭黃金時期代表人物Rembrandt van Rijn

前英國首相邱吉爾曾是Pol Roger最知名的買家,他愛好色彩鮮明的藝術作品,欣賞後印象派畫家如馬諦斯、塞尚和莫奈等;然而對葡萄酒的品味,他卻偏好更為深沉的風味。Pol Roger香檳中黑皮諾的比例較高、基調厚重,滿溢細緻工藝,彷彿林布蘭的肖像畫中那精湛的厚塗法,透過層層的大地色調,再疊加上白色、黑色和昏暗中閃爍的赭色,十足的精心調製,與Pol Roger出產的香檳魂魄緊密相連。

17. Jacques Selosse雅克賽洛斯香檳——立體派大師Pablo Picasso

Jacques Selosse作為首批推廣風土的葡萄酒莊,其堅持橡木桶陳釀的作法雖然頗具爭議,卻也因此比其他酒商更具辨識度,好比畢卡索掀起的立體主義浪潮,Jacques Selosse出產的香檳蘊含近乎超量的訊息,比起直白寫實的描繪,這些葡萄酒或多或少更真實地反映了生活經驗。如同畢卡索的作品一般,令人難以忘懷。

Credits

文字  

Sarah Heller MW

編譯  

Charles Cheng

Topics